2024浙江国际餐饮业博览会
2024年7月4日-7月6日   宁波国际会展中心

凝聚宁波力量 守护甬城味道


建城1200年的宁波,历代商贾云集,中西汇流。而此起彼伏的轮船汽笛声,南来北往贸易对接背后,都是和市民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

无论是名扬全国的宁波汤圆、慈溪杨梅、宁海蛏子、象山梭子蟹、余姚梁弄大糕,还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的餐饮美味,说到最受民生关注的“食”,宁波人很有发言权,而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宁波更是有一套。

2022年11月7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发布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名单,全国共29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宁波位列其中。

“浙江外卖在线”的推广应用、“阳光厨房”直播展示商家后厨情况、“数字溯源”卤肉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责任险覆盖面持续拓宽……自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以来,宁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工作要求,紧盯“食安宁波”建设目标,坚持以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为引领,依托不断强化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同时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食品安全监管新路径。


数字赋能 智慧监管

布下食品安全“天罗地网”

2021年9月,可满足宁波及周边地区1000万人对蔬菜、肉类等业态消费需求的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第一时间全面铺开“浙食链”系统应用,让老百姓餐桌上越来越多的食品实现从餐桌到田间地头的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用“浙食链”系统建立电子记录台账,如实采集记录追溯食品生产、销售、贮存、运输、召回、处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实现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

短短半年就升级迭代至2.0版本的“浙冷链”,在疫情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宁波在全省率先设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覆盖管控、全链条管理、全过程溯源。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妥善处置87起应急突发事件,成功拦截1230吨涉疫冷链食品流入市场。

“通过‘浙食链’,可以清晰掌握食用农产品的上游信息,并通过报备管理,随时查看具体产品信息及检测信息。结合监督抽检数据分析,对高风险品种进行筛查,为下一步引入‘熔断机制’打好基础。”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元刚说。

如今,食用农产品“上链”溯源的经验正被拓展至更多重点品种、重点场所。

象山皖南熟食小作坊经过全面改造后,坊内墙面已重新粉刷,功能区布局合理,生产环境整治提升效果明显。原来,今年以来,宁波不断深化卤肉食品安全“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广自主研发的“卤肉安全集成应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86家卤肉销售单位安装了“阳光电子屏”,“数字溯源”精准智控卤肉食品安全的“宁波样板”已向全省推广。

对全市几万家大大小小的外卖商家,宁波也尝试智慧监管,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研发应用网络订餐智能监控系统,成功破解了这一全国性难题。目前,我市入网餐饮单位证照公示率、合规率均在99.5%以上。2021年,我市推广应用“浙江外卖在线”,建成“网络阳光厨房”2.3万家,直播展示商家后厨情况,令外卖经营更加透明。

从依托“浙食链”实现猪肉全过程“上链”和无纸化交易,推进卤肉食品安全“一件事”改革,实现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环节链上监管,到全省率先对商超食用农产品实现溯源管理……从田头到餐桌,宁波市正建起一张张食品“安全网”,让市民餐桌上的肉菜流通来源可溯、质量安全可控,消费能够明明白白。


聚焦民生 幸福加码

促成惠民利民新气象

“校园‘阳光厨房’直接将后厨晒给学生和家长看,无形中给学校施加了压力,倒逼学校主动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学生吃上放心饭菜。”在象山新桥学校的“阳光厨房”,一名食品安全协管员说。

自2020年起,宁波市将各学校、幼托机构的食堂升级为“智慧阳光厨房”,并于当年底实现了智慧阳光厨房全覆盖,确保学生吃上放心菜、家长吃上定心丸。

在宁波,除了要守护好莘莘学子校园里的餐桌,养老服务机构、农村家宴同样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头。我市相继实施养老服务机构食品安全规范提升三年行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和农村家宴放心行动,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阳光厨房”建成率、食品安全量化A、B等级率均在90%以上,其中学校、幼托机构食堂量化等级“A、B等级率”达100%,并且建成农村家宴放心厨房629个,居全省首位。

农贸市场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最基本的民生基础设施,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为了守护好这一方人间烟火气,宁波市通过数字化溯源信息和农贸市场合格信息监管手段,打通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全市累计投入9.7亿元,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所有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推动农贸市场量质齐升,并颁布实施全国首个菜市场管理条例,推进新一轮智慧菜场建设,有力夯实长效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宁波已实现星级市场覆盖率100%,其中高星级农贸市场204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同时,建设省级规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8家,省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17家。


多方驱动 守望互助

凝聚社会共治新合力

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占据宁波城区水产品批发75%份额并辐射华东地区的海鲜集散地,每天有大量海鲜产品从这里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保障其安全因此显得尤其重要。

为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质量关,2021年12月,宁波市公众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运营服务中心正式为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承保商业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食责险是承担食品生产经营者民事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作为全国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自2015年起,在全国率先试点食责险,并逐步构建完善了“共保体+风险基金”“公益+商业”“服务+防控”食责险的“宁波模式”。

目前全市累计实现保费1.36亿元,保额579亿元,并先后在全国首创“进口冷链防疫综合保险”“隔离送餐综合保险”等一系列新险种,为食品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020年,食责险“宁波模式”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介绍并入选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十佳优秀案例,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来甬学习考察。全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食责险的运营,带动了社会监督的一支重要力量——公共食品安全协管员,他们由来自食责险共保体成员单位的业务员及代理人组成,负责各区域食品安全风险巡查和宣传服务。“几年巡查下来,商家做得越来越规范,经常走几家才会发现一个问题。”协管员徐定和说,他亲眼见证了宁波食品安全环境的“蜕变”。

“食味人生,食的多样性与多点分布,决定了人人都应该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员,同样,也只有通过共管共治全社会才能共享食品安全。”陈元刚介绍,餐饮单位环境卫生脏乱差、消毒保洁不到位、从业人员未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等,依然是日常监管中经常发现的老大难问题。为有效落实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动餐饮业质量提升,我市自2019年6月起开展餐饮“红黑榜”社会公示试点,并于2019年9月正式出台了《宁波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管理规定(试行)》,强力倒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全市累计发布餐饮“红黑榜”551期,其中列入红榜的企业有2112家,列入黑榜的1514家,整改1009家。

此外,宁波还在村(社区)建成380个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站点,构筑“市县乡企”多元立体式宣传阵地,组建青年食品安全宣讲团、保健食品“银龄”志愿者队伍等覆盖多层次、多年龄段的社会监督队伍,齐心协力关注百姓的四季三餐。

站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新起点,宁波必将继续乘风破浪,甬立潮头,在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坚决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的路上,全力守护百姓的食品安全,为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写下幸福注脚,谱写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新篇章。


宁波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大事记

1、2015年9月,宁波正式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2、2015年,作为全国食安保险保障领域先行样板,全市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食责险“宁波模式”2020年入选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社会共治十佳案例。2021年召开全省现场会,推广宁波经验。

3、2017年,上线全国首个网络订餐平台大数据智能监控系统,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高度肯定。

4、2018年最新升级的“宁波市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平台”上线,全市食品检验监测数据实现共享。

5、2018年12月5日,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全面实施菜牛定点屠宰管理,成为全省率先开展菜牛定点屠宰地级市。

6、2019年11月,我市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称号。

7、2020年11月,宁波在全省率先建立集中监管仓、首创进口冷链防疫综合保险,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覆盖管控、全链条管理、全过程溯源。

8、全省率先试点开展食品抽检分离改革和“抽检处研控”一体化改革,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暨质量提升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9、2022年9月,全省食品小作坊“五化”工作暨卤肉食品安全“一件事”集成改革现场会在甬召开,宁波卤肉食品安全精准智控样板在全省推广。

10、2022年10月,全省率先启动进口食品 GM2D(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应用场景并发布首张进口红酒单品码,打造进口食品溯源管理新模式。


更多 展会动态